「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」,是清朝政治家林則徐先生於1839年為廣州越華書院所創作的對聯。上聯「海納百川」意指海洋之所以廣大,是因為它不分你我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河流;「有容乃大」則意謂心中有多大的氣量,就可承擔多大的事務。雖然一只小茶杯,裝不下一池的湖水,但做人定要努力使自己容量變大,因為「量大福也大」了。尤其要成為「活水」,而不要變成「死水」;「活水」有進有出,行有餘力,能多幫助周遭需要的人。「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」雙句則勉勵待人接物應仿效海洋,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去接納不同的人、事、地和物。也可比喻人的胸懷寬廣、大度,勉勵人要學習自然,涵容一切。
其實,人的容納應該分成二部分:第一是對自己的容納;第二是對和自己不同人的容納。
先來談談對自己的容納:很多時候人因著教育、文化、家庭或社會、政治、經濟背景的不同,自己無法從自己的陰影裏走出來;有時候也因著我們做錯了事,也不能從懊悔、怨恨中走出來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必須告訴自己,我們的信仰是改變我們生命的動力,這力量能使我們更新和超越。想突破生命的陰影,不能靠自己的努力;要靠那位創造宇宙的 神!「耶穌已從死裡復活」,祂己勝過死亡。如果我們能接受 神的塑造,相信 神的帶領,我們必能走出陰暗、進入光明。
再來談到對和自己不同人的容納:因著教育、文化、家庭或社會、政治、經濟環境的不同,產生了許多和自己不同的人,他們有的叫人討厭,不但常常口說不造就人的話,且也常常作不造就人的事,若要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去接納這樣的人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然而,在馬太福音第五章43-48節,耶穌教導他的門徒說:「你們聽見有話說:『當愛你的鄰舍,恨你的仇敵。』只是我告訴你們:要愛你們的仇敵,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。這樣,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。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,也照歹人;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。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,有什麼賞賜呢?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?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,比人有什麼長處呢?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?所以你們要完全,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。」
「愛你們的仇敵,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。」耶穌教導我們信徒要超越天然的愛惡感情。一方面,我們固然惡要厭惡、善要親近 (羅12:9),絕不可與惡人同夥 (弗5:7);但另一方面,我們卻要愛罪人的靈魂,存心憐憫。人的愛常常受環境的支配,只能愛可愛的對方;但 神的愛卻是絕對的愛,所以能夠愛不可愛的人。
「作你們天父的兒子」這句話表明我們信徒應有 神的生命和性情,像祂在自然界中所表現的一樣,對人應當沒有差別待遇。因為 神愛那些恨祂的,祝福那些咒罵祂的,施恩給虛偽與不正的人; 神的愛在我們裏面,豈能容許我們以惡報惡(羅12:17)呢?其次,神的兒女該效法恩典的 神所作的事; 神將人所不該得的給人,我們也應該將人所不該得的給人,並且多於他們所不該得的,這就是叫作基督徒了。
在河用祚牧師「夢想建立使徒行傳中的教會」文章內,對基督工人有幾點鼓勵。他說:「有問題的人總是存在,我們要學會跟有問題的人一起做工,學會和反對自己的人一起做工。」又說:「人生總是有得有失…但要把利益讓給別人,自己選擇受損。」
最近讀使徒行傳巴拿巴的故事(徒 11:22-26),對他積極事奉的精神和他那容納的肚量,無比的敬仰。首先,巴拿巴的生命美好,他的品德和氣質良善,他用積極的態度欣賞別人的好:如對保羅、馬可,他接納並尊重別人,且能看見人的長處。他更願謙讓,處處讓保羅居首 。再者,巴拿巴從心裏饒恕保羅,他原是逼迫基督徒的;巴拿巴竟然饒恕他,且把他帶進教會團契中。巴拿巴作為橋樑,使人和好,讓教會能夠同心合意興旺福音。
教會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因我們的神學,我們的熱心,我們任何方面的工作,我們的組織,我們的教堂;乃是因人看見我們彼此相愛,就被主的靈所吸引。為何福音沒有廣傳?是否因為我們在這方面虧欠了主?
「泰山不拒细壤,故能成其高;江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」人的心胸若要高深,應有容納的肚量。 神以永遠的愛愛我們,祂的愛是個別的,更是直接的。人常常不能挽回已成過去的歷史,但 神要使它翻轉,將它變成新的。祂叫日頭照好人,也照歹人,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,因 神愛你、愛我也愛他。為了愛,我們要放下權力去容納有問題的人和反對自己的人。為了要見證 神、榮耀 神,我們要堅持有容納的精神,且必須要學習到底。
發佈留言